星期日, 6月 28, 2009

《微笑馬戲團》導演菲利浦慕勒Philippe Muyl

導演專訪 INTERVIEW


馬戲團歡樂生活下的感傷溫馨作品【微笑馬戲團】導演菲利浦慕勒Philippe Muyl

採訪 / 梁志遠Interview by Chih-Yuan LIANG

「這是一部以孤獨傷感以及藝術表演家為主題的電影,而不是在探討馬戲團…」


出身圖案設計、熱愛視覺影像的法蘭西中生代導演菲利浦慕勒(Philippe Muyl),多年前以描寫老人與小女孩各自尋愛的感人作品【蝴蝶】(Papillon)觸動台灣觀眾的心,新作【微笑馬戲團】(Magique)同樣講述小孩與成人(母親與小男孩)的互動關係。

因為從小熱愛繪畫而進入比利時繪圖學院以及巴黎高等廣告藝術學院就讀,之後菲利浦慕勒在廣告公司擔任了數年的藝術指導工作,在70年代錄影藝術崛起時,這個影像潮流促使他創立個人的製片公司,起先他以製作廣告片起步,期間他充實了個人對電影的觀點,開始對編寫劇本感到興趣,在醞釀10多年後,他勇敢地自製自導處女作【海底下的樹木】(L'arbre sous la mer),但影評好壞參半且未獲得觀眾支持,這讓他花了8年的時間還債,後來才以一部改編自影星兼編劇夫妻檔安涅絲賈薇(Agnes Jaoui)與尚皮耶巴克利(Jean-Pierre Bacri)備受好評的舞台劇的清新幽默作品【廚房與附屬地】(Cuisine et Dependances),奠定了他溫馨感人喜劇的個人風格,爾後的【母牛與總統】(La Vache et Le President)與【蝴蝶】,更讓他獨特的清新視覺風格與編劇語法受到肯定。

菲利浦慕勒籌畫多年的【微笑馬戲團】,故事背景是在加拿大一片廣闊的鄉野大地上,一位獨自養育10歲男孩湯米的女子貝蒂,她刻意向兒子隱瞞父親的身分,導致小男孩幻想父親是一位太空人,每個夜晚他都看著星空期盼父親歸來;而渴望愛情的貝蒂,讓她的臉上失去笑容。小男孩一心想替母親找回歡笑,甚至找到另一個春天,在一個機緣下,他說服母親在他們龐大的牧場上收容一個行走鄉間表演卻無處紮營的馬戲團。漸漸地小男孩受到馬戲團的游牧生活哲學所影響,他進一步想要促成其中一位小丑巴帝斯特與母親…。

或許馬戲團在這部作品中佔了重要的地位,但是導演真正要講的是「一部以孤獨傷感以及藝術表演家為主題的電影,而不是在探討馬戲團…」,也就是在這馬戲團戲弄人生的歡樂世界裡,其實是一部傷感卻也動人的作品。

關於故事的前因後果

Q:為什麼在【蝴蝶】之後,等了5年才推出新作呢?難道是劇本,還是其他的原因…

菲利浦:劇本的編寫如同往常的速度,我差不多花了8個月的時間去完成,不可否認,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在尋找製作資金,這方面花了很多的時間…

Q: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也比你以往的作品高出很多。

菲利浦:沒錯,但比較有創意的作品,製作成本相對會比較高,而它的誕生也會比較困難,不過相同地也比較刺激,我們在製作過程中,因為資金的欠缺,曾三度停工,每次都得從頭再開始…

Q:你先前的作品,在評論與票房上都獲得國際的肯定,還是會有這麼多的困難嗎?

菲利浦:我先前的作品是獲得肯定,但是在尋找資金上,卻不夠造成影響力…

Q:你一開始就想拍一部音樂片嗎?

菲利浦:是的,我在編寫【蝴蝶】的片頭主題曲時,就對編寫音樂感到興趣,突然間,一個靈感產生,我下一部片子想要以歌曲的編寫為出發。

Q:那麼這個故事的靈感是如何形成的呢?

菲利浦:這部電影的整個故事,幾乎都是虛構的,只有一個例外,就是故事的中心,小男孩與母親的關係。

Q:經常在你的電影中都是如此…(我開玩笑地說)

菲利浦:沒錯(他笑著說),我知道。

Q:我曾讀過一個評論,說你非常會掩飾,不然這部影片可以說是你的自傳故事。

菲利浦:完全正確,尤其是在母親與小男孩的情感關係上,起初,我想要的故事是母親希望小孩歡笑,而不是電影所看到的,反而是我的編劇搭檔看過初步劇本之後,給予我其他劇情張力的意見,我才把角色對調是小男孩希望母親重新找回微笑。但是,當我們在看這部電影時,這並不是我個人的故事。

Q:電影中的母親對小孩並沒有太多的話語,根據我個人的法國經歷察覺,在這天主教的國度,母親對小孩的疼愛,精神上勝過肢體上的表現。

菲利浦:沒錯,經常是如此,但這並不完全是天主教的影響,我認為這比較是耶穌會的主張,他們很拘謹,沒有太多的情感。

Q:在一些報導中你說過這個小男孩希望母親再找到另一半,難道小男孩都不會想要佔有母親嗎?

菲利浦:就人性觀點上是沒錯,但在這部電影中,小男孩希望巴帝斯特留下來,他要母親找到一個伴侶,他希望母親重新找回歡樂,最終他要一個完整的家。

Q:為什麼在你的電影中,小孩的角色總是不可或缺呢?

菲利浦:這可能是因為我是一個沒有童年的成年人,我想要以拍攝小孩來結清我個人的童年,或是重新去把童年找回來吧!

Q:為什麼電影的故事背景是在加拿大魁北克呢?

菲利浦:因為我們在法國沒有籌到足夠的資金,我們才往魁北克法語區尋找,爾後有魁北克製片的參與,我們才把故事背景搬到加拿大,我很高興在魁北克完成這部電影,比較有異國情調,光影與法國完全不同,所有的場景也不是那麼有名,拍攝出來的地域情感也完全不同。

Q:我發覺你的電影總是與大自然脫離不了關係,難道你害怕在城市拍電影嗎?

菲利浦:不不(他笑著說),我在城市裡生活,但我喜歡在大銀幕上看到其他更寬廣的場景,
就像我很想要去拍攝沙漠為場景…

關於音樂片形成模式

Q:你為什麼會選擇歌手卡利(Cali)擔任男主角呢?

菲利浦:起初我是找他來譜寫電影的音樂,但在與他接觸後,我發覺他很像我編寫的江湖賣唱小丑巴帝斯特,所以我請他來試鏡,就是這樣一拍即合。

Q:我認為你電影中的音樂並不是那麼的現代,反而有早期法國香頌的味道。

菲利浦:我不想要電影的音樂風格太為突顯,我要的音樂非常單純,我比較著重歌詞,因為歌詞就像是對白,用來表達劇情以及人物的情感變化。

Q:我發覺你比較著重於描繪電影中的歌詞,甚過於演員的演出模式?

菲利浦:片中的演員就只是非常簡單地在演出而已(他笑著說),這也是電影調性的需求,就是非常柔和非常單純,沒有太多強烈激動的情緒。

Q:瑪麗吉蘭(Marie Gillain)給人的感覺太過於現代,她長得如此亮麗怎麼可能會孤家寡人呢?

菲利浦:這部電影是當代的故事,並沒有時代的考量,現今有很多長得漂亮的女人,她們都是單身,我選擇瑪麗吉蘭還有其他因素,希望她賦予這部電影一個美麗童話寓言的幻想。

Q:馬戲團的點子是如何形成的呢?

菲利浦:關於這點,我是希望找到一個小男孩帶給這個農場歡樂最為詩意的想法,這是非常天馬行空非常瘋狂的,小男孩要去哪兒找到一個馬戲團?但他辦到了。

Q:而這馬戲團的成員是如何找到的呢?他們是在同一個劇團演出的嗎?

菲利浦:我是從零開始著手組成的,他們是來自各方劇團的獨立演員,我曾打電話到各所馬戲團學院,或是上網到處去尋找,我花了很多時間去湊合起來,他們全都是來自魁北克的馬戲團演員。

Q:我喜歡電影中,你拍攝所有馬戲團成員的生活點滴,這會吸引小孩子的。

菲利浦:這也同樣會吸引大人啊!

Q:片中那段馬戲團小丑被切割的劇碼,難道不會讓小孩子害怕嗎?

菲利浦:可能會有一點點吧!我認為小孩子都喜歡感受恐懼,就像是所有的童話故事,總是會有巫婆,野狼或是壞人等。

Q:馬戲團的部份,你曾有受到大師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作品的影響嗎?

菲利浦:馬戲團中各類體態的團員或許會有費里尼的啟示,有趣的是也有人跟我提起提姆波頓(Tim Burton)的作品。

Q:我認為你電影的風格畢竟比較偏向歐洲導演,尤其你處理馬戲團的生活模式充滿詩意,讓人比較會聯想到費里尼的電影。

菲利浦:完全正確,大家絕對會聯想到【大路】(La strada)這部經典作品,但在我編寫這部電影時,這是一種無意識的啟蒙影響(他笑著說)。

Q:你認為現代人都害怕去愛嗎?

菲利浦:當然,因為我們都非常的自我非常的自私,現代人都害怕現代人,大家都害怕去投資愛情。

Q:為什麼母親總是如此的冷淡,即使在片尾她再見到巴帝斯特,完全沒有肢體的感動,就這麼地淡然…

菲利浦:我認為是文化背景使然,她內心是非常高興非常幸福的,我們可以感受到這個幸福。

--節錄自世界電影
http://www.worldscreen.com.tw

沒有留言:

熱門文章

過去一週的網頁瀏覽次數